冲突是故事的本质,如果没有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往前进展。一部电影正是在不断构建、消解、再构建冲突的过程中推进的。罗伯特麦基将冲突分为三个层面:内心冲突,个人冲突和个人外的冲突。内心冲突强调任务内在的观念和想法的冲突,个人冲突则是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个人外的冲突往往是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冲突。

《爱乐之城》的开篇就是Seb和Mia的个人冲突:Mia在堵车的路上专心练台词没注意到道路已经通畅而被Seb鸣笛,两人的初见并不友好。剧情随后转入Mia和Seb的个人外冲突:Mia想成为一名演员,但是试镜的时候屡次失败;Seb想成为爵士乐音乐家,但是家人并不看好,在餐厅演奏的时候因为即兴弹奏自己的曲目而被解雇。这样的外部冲突让我们对两位主人公有了初步印象:两个追求理想但是在现实中反复碰壁的年轻人。

在通过个人冲突和个人外冲突了解人物的表层性格之后,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下一个层次:人物的内心冲突。Mia的第一个内心冲突是在现男友和Seb之间做出选择,在跟现男友一家人吃饭的过程里Mia终于明白男友的现实与自己的梦想之间巨大的鸿沟,于是Mia勇敢选择了Seb,冲突得以消解。观众也随着Mia一起感到解脱和欣喜:主角终于鼓起勇气追寻真爱。

Seb的内心冲突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决策,为了能给Mia一个更加稳定的未来,他加入了朋友的电子爵士乐队做键盘手,不再坚持做自己的传统爵士。作为观众,我们明白Seb的选择,但是也为这个选择感到压抑,因为这不是主角发自内心的选择,我们希望主角的理想实现。

Mia的下一个内心冲突是在坚持理想和自己怀疑之间的摇摆。她一方面坚持剧本创作,另一方面又被反复的失败打击。她想要继续却又害怕失败和挫折。在这样内心挣扎的时刻是男友Seb给了她鼓励,让她重新振作。这一幕也成为了影片的次高潮:主角终于鼓起勇气追寻自己的梦想。

其实整个《爱乐之城》想要表现的正是理想和爱情之间的冲突:为了追求爱情两个人必须改变和放弃一部分自我包括对理想的追求,而为了追求理想他们必须牺牲更多。值得一提还有影片结尾处的伪高潮:Mia和Seb多年之后在爵士乐酒吧重逢,作者用蒙太奇的手法让他们重新认识、恋爱、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在一起。但当镜头闪回,我们才发现那不过是美梦一场。而这样的落差也更反衬出他们错过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