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选择继续一段关系?又是什么让我们决定终止它?我们选择继续仅仅是因为感到开心和幸福,选择结束是因为感到痛苦吗?稍加思考就会明白,幸福感不是我们选择的唯一因素。比如如果出现了一个可能给你更大幸福和满足感的人,你会选择结束当前的关系吗?你也许会进行一番比较和衡量,会考虑离开现在的伴侣索要承受的感情伤害,甚至会思考这样做是不是合乎道德。

选择继续还是终止一段关系当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人们作出选择的过程是否有规律可循?相互依赖理论就是研究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决策模式。它从经济学的视角,也就是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观察人们的亲密关系。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将亲密关系拉还原到经济交易的层面。这里所说的成本和收益并不指人们的经济利益的交换:除了婚姻以外,大部分的亲密关系涉及到的物质交换很少。这个研究是想借用成本和收益这普遍的人类决策模型来研究亲密关系。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寻求在最小成本情况下的最大的收益。

社会交换

我们从亲密关系中得到了什么?我们把亲密关系中可以带来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归为收益,而带来惩罚的归为成本。这些成本偶尔是经济利益上的,比如经济上的投入,但更多时候是心理上的,比如对关系缺少安全感、对伴侣的失望、跟伴侣之间的冲突等等。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收获需要从收益中减去这些成本。我们心中始终有个天平,一边是关系中的收获,另一方面是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取决于这二者的差距,如果收获一直没有达到期待,我们在关系中的幸福感就会下降。

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是非常个人的标准,因此从关系中获得的满意程度都是相对的。我们有时候说一个拥有令人羡慕的伴侣的人不知道珍惜和满足,其实忽略了这些人的主观标准非常不同。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很高的满足感,相对的他对下一份关系的期待就会更高。同样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痛苦的亲密关系中,期待就会降低。

收获和期待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满足感,但是如何知道一段关系是否会持续足够久呢?最重要的因素也许是其他可能性:从其他的关系中可能获得的收益。就如同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一样,人们也会衡量亲密关系中的机会成本:结束现在的关系或者开始另一段关系。如果作出改变的收益超过继续当前关系的收益,我们很可能会选择改变:请注意这是由两个收益的比较决定的,而不是当前关系的纯收益决定的。所以尽管我们也许是满意现在的关系的,但如果有更好的可能出现,人们也可能会选择改变。

前面的论述似乎给我们满意程度和稳定程度是无关的印象。但是这二者其实也是相关的:我们越是对当前的关系感到满意,就就越会低估对其他可能关系的期望。邻家的草也许更绿,但是如果人们对当前关系感到满意的话,也许根本不会注意到隔壁的草长势如何。

我们也都知道,考虑清楚亲密关系中的得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结束一段关系的成本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心理上的痛苦,结束当前关系的经济成本,内心的道德压力,或者社会压力等等。比如我们都知道,离婚并不是一段关系开始变坏的标志,关系的变坏往往在这之前就开始了,但是人们往往等到收获降到很低的程度:低于回到单身或者开始另一段关系的收获的时候才会真正选择离婚。

很自然的,我们可以用满意程度和稳定程度将亲密关系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四个区间中比较特别的是幸福但是并不稳定的伴侣,以及稳定但并不幸福的伴侣。在后一个例子中,人们并不幸福但是却不选择离开,因为他们并没有比现在更好的选择。另一个有趣的观察是关于两个人在关系中权力的对比:两个人相互依赖的程度会影响在关系中权力的大小:对关系依赖较多的人在关系中的权力较小一些。这跟我们观察到婚姻中经济权和话语权相互关联的现象是一致的。

是不是找到最令人满意伴侣就足够了?并不是的,人们对关系的期待会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人们会对所拥有的的事务逐渐习以为常:这也是为什么高成本关系难以维持的原因,即使是维持在最开始的投入水平,其满意程度也会逐渐降低。因为人们会很快对投入习以为常,而要求投入更多来维持满意程度:水涨船高般的投入自然是难以持续的。

亲密关系的稳定性在最近几十年有变差的趋势。比如美国乃至世界不断升高的离婚率。我们可以用依赖模型对此加以解释。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世界里,我们对关系的期待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越来越难以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社会流动的加快,人们接触到不同可能的伴侣的机会增加,而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离婚等越来越宽容的态度也降低了结束当前关系的成本。

随时间发展

我们维护亲密关系主要出于两种动机:达成动机和回避动机。前者驱使我们寻求幸福,后者驱使我们回避痛苦。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寻找伴侣的时候,我们也会倾向于寻找能够拓宽我们体验的关系。如果伴侣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兴趣、技能、以及观点会更加让人感到满意。

我们寻求幸福,回避痛苦,但是这两种动机可以同时存在,因为处理他们的大脑区域并不相同,并不相互抵消。没有冲突和批评并不意味着关系是幸福的,也有可能是缺乏新鲜感。维系关系不仅仅是要避开不愉快的事务:比如发生争吵或者冲突等等,还要能够不断提供新鲜感来维系伴侣的愉悦感。这里也是婚姻的维系成本之一:为了维护新鲜感我们需要提供让对方感到高兴和幸福的事情。

亲密关系起起落落是正常的,我们见过很多伴侣的分分合合,但为什么有的情侣可以在一起更久的时间?也许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对关系的期待更加现实。这跟前面讨论过的亲密关系中成长思维和命运思维(growth vs destiny)类似。对关系的期待更加接近现实的人会维持较低的期望,而带着过于浪漫主义观点的人通常期待更高,更容易感到失望和不幸福。

当然关系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我们都可以在开始约会的时候做到有礼貌而考虑周全,但随着关系进展,人们往往会失去动力继续保持。我们和伴侣在一起的时间增加,但也意味着相互失望和厌倦的可能性会增加。而随着关系的进展,新的责任开始出现:因为家务分配或者抚养孩子的职责分配不周全而出现矛盾更的情况十分常见。了解这些真想帮助我们调整我们的期望,避免不必要的失望。

投入的比例

如果按照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理解,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是不是要在获得最大的收益的同事尽可能降低我们的成本?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并不总是立即寻求回报,我们付出的常常比我们立刻收获的要多。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我们想要别人怎样对待我们便需要怎样对待别人,先付出是完全必要的。另一方面,进入亲密关系后,我们会很自然的为对方考虑,想要对方也变得更好。越是肯为对方付出的伴侣最终获得幸福的可能性越大。

当然,两个人付出的比例也很重要。这并不是说我们总想要获得和付出的一样多,但是我们通常期望从关系得到的收获和付出相称。如果付出和收获不对等,那么双方都会感到紧张。即使是更受益的一方也会为这样的不对等感到充满压力。公平性在双方都对关系感到满意的时候不是主要问题,但当双方对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时候,这其中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承诺的本质

作出承诺是亲密关系的下一个阶段。作出承诺的意思是,愿意继续维持这样的亲密关系。我们如何决定是否要作出承诺或者承诺的程度呢?其中一种理论认为,我们对关系的满意程度,其他选项的质量,以及我们已经投入的成本是决定我们承诺的程度的最重要因素。

人们作出承诺可以是出于各种动机。有的是个人动机,比如出于对对方的喜爱和吸引而想要继续。有的是出于实际约束,比如结束此段关系的成本太高。有的是因为道德动机,比如认为选择分开是不道德的事情。个人动机往往是最强烈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之下,比如双方的远距离分离之下,道德动机就更比个人动机更能够保证关系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