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为什么会增长?经济增长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首相是关于资本积累的考察。我们先假设人口和技术的因素保持静止。资本的存量重要吗?资本的存量对于产出的规模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产出的增长是不重要的。资本积累的增加与产出的增加是相关的,但是其回报是逐步下降的。比如当人均资本已经很高的时候,资本增加带来的回报将会相对较低。同时,现存资本包含折旧成本,当资本增加率和折旧率达到平衡的时候,经济将到达稳定状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的积累并不是能够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

与资本的积累相关,不同国家居民的储蓄率以及财政政策也是经常被讨论的问题。以中国和美国为例,2016年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为46%,全球平均水平为25%,而美国的储蓄率为2.5%。与此同时,201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为9860亿美元。储蓄率,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率有何相关性呢?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投资水平,而较高的财政赤字将会降低居民储蓄率(较高的财政赤字说明居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政府支出的部分增加,居民收入部分降低)。因此,因此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财政赤字会降低经济增长的水平。

其次我们考察人口增长。注意,前面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人均资本存量的模型之上的。而人口增长必然会降低人均资本存量。这种稀释效应和资本的折旧一起,将会部分抵消资本存量的增加,在稳定状态,这三者将会相互抵消。因此,在稳定状态下,投资的目的就变成了抵消资本的折旧和为新工人提供稳定状态的资本量。人口增长率的不同也部分解释了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差异:过快的人口增长降低了人均资本存量。

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为了衡量技术的因此,我们在索罗模型中引入了劳动效率的概念,劳动效率和劳动力水平决定了劳动的实际产出,技术进步、经验增加都会提高劳动效率。引入了劳动效率之后的稳定状态在哪里呢?劳动效率的升高提高了有效产出,等效的,也可以认为是增加了有效工人的数量。而稳定状态就在于,新增加的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和有效产出保持不变。而技术进步的会持续带来有效工人的增加,也就是实际人均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经济的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推论: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将会由于随着收益的下降而放缓,从而导致金融危机,进一步的危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很明显,马克思未能注意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索罗模型的基本理论。但是这当中仍然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技术的进步是从何而来的?在索罗模型中,我们假设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变量,这种假设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明显不同。为了解释技术进步,我们引入了内生增长模型。内生模型的基本思想史引入了制造业企业和研究型大学来量化知识的增长,从而解释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