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差别呢?所谓实际汇率就是两国之间产品的相对价格,比如同样的麦当劳Big Mac汉堡单点,在美国是3.99美元(非meal价格),而在中国是17元人民币,按当前6.71的中美汇率也就是2.53美元。那么一个美国汉堡可以在中国购买1.57个汉堡,就是关于汉堡的中美实际汇率。流行的Big Mac指数就是用于衡量不同国家实际汇率的一种手段。名义汇率不难理解,就是美元货币对中国货币的汇率。

衡量实际汇率有什么意义呢?最直观的一点是,实际汇率是同类的物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就会带来盈利的机会。比如,如果我们把中国制作的汉堡运到美国,出去运输成本之后,仍然有盈利的可能。而这也正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之一。同样品质的汽车,如果存在实际汇率的差异,那么消费者就就会更多购买价格更低的产品。比如,如果国际产品比同类国内产品还便宜,那么消费者就会更多的购买进口产品。进一步的,由于对进口的需求增加,贸易余额就会减少。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际汇率和净出口之间是存在关联关系的。实际汇率低意味着国内产品便宜,因此对进口的需求降低,净出口相对增加,反过来,实际汇率增加会导致国内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因此对进口的需求增加,净出口也相对减少了。

净出口等于用于购买国外产品的资金,也就是资本的净流出,而这些流出的资本又来自于储蓄减去投资之后的部分。而储蓄和投资都不取决于直接汇率,因此可以认为是相对不变的。在他们交汇的地方就是均衡的实际汇率。

  • 购买力平价的问题

在上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实际汇率的差异会带来盈利的机会:实际汇率的差异越大,盈利的空间就越大。那为什么没有发生实际的频繁套利呢?因为套利的前提是产品和资金的移动,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成本,在盈利空间不够覆盖这些成本的时候,套利是不存在的。但反过来说,一旦实际利率空间达到足够覆盖转移成本,套利行为就有利可图了。反过来也因此可以认为,实际汇率是区域稳定的,因为任何套利实际上都会通过改变双方市场供求关系的方式改变物品的实际价格。比如如果把中国的汉堡运往美国有利可图,中国的汉堡价格将会上升,美国的汉堡价格将会下降,从而使实际利率再次达到均衡。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实际上是再说,因为你套利的可能,同样的物品在各个市场上市等价的。当然我们知道,这种假设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

关于购买力平价的另一种误解是错误的使用了比较对象。比如经常有人拿不同国家的工资水平相比较,比如假设在美国工作的程序员年薪为25W美元,那么经常有人认为他是中国收入为185W人民币的人的行列,属于超高薪水的一类。评估他人收入水准进而判断其社会地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需要跨越文化进行比较大的时候,这种使用名义汇率进行的转换时非常常见的。但这种比较实际上是错误的,一则社会地位必须放在所处的社会进行比较,生活水平的跨经济体比较是可能的,但是并不具备社会地位的参考价值。第二是因为这种比较使用了名义汇率,而忽略了其实购买能力的比较应该建立在实际汇率之上。比如在中国要购买双层联排别墅所需要的价格和在美国需要的价格相比较,只能告诉我们在中国住上类似大别墅的成本如何,并不能说明我在美国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在中国住联排别墅的人的社会地位相仿。但是基于实际汇率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比较清楚的知道,要保持相应的生活水平需要付出的大家有多大。